下課後的專題小隊:專題式課程

結合科技人文思維、創意設計實作和日常生活觀察,用下課後的時光做好玩的專題!

結合科技人文思維、創意設計實作和日常生活觀察,用下課後的時光做好玩的專題!

每個月都有不同的主題,包含兩次主題課、一次外出課和成果發表。
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完整的專案思考過程,歡迎喜歡創作、願意不斷嘗試、耐得住失敗的孩子來挑戰!

需求對象:
史汀自主發起

服務類別:
特色K-12科技教育課程規劃

執行時間:
2024/03/06~2024/06/26|2024下課後的專題小隊
2025/03/05~2025/06/11|2025下課後的專題小隊

有別於史汀以往以短期營隊或單一主題的課程模式,下課後的專題小隊是首度嘗試以月份為模組單位,將長期專題式學習導入課後時段的教育專案。
此專案由史汀設計並實際執行課程,旨在打造一個兼具深度學習與日常觀察的科技教育場域,讓孩子透過系統性探索與動手學習,逐步培養專題思考與創作能力。

在課程設計上,以「每月一主題」為架構,聚焦於生活中可觀察與理解的議題——從生物多樣性、玩具設計、創意物理到電腦科學,融合人文觀察、科學思維與設計實作。透過「認識主題→外出觀察→深度實作→專題挑戰」學習歷程,引導孩子看見科技與生活、文化與創意之間的深層連結。

專案需求|創造另一種科技教育課程的選擇

除了史汀已研發的既有課程,是否能提供具更多元形式的方案給大家?
經過內部討論與發想構思後,我們歸納出「為何需要新的模組課程」有三個原因:

❶ 拓展課後教育形式的更多可能性:創造不同於安親班與補習班的課後學習方式,讓孩子可以於平日課後進行專題式學習。
❷ 實驗專題式長期課程的運作可能性:以「課後專題式課程模組」作為嘗試,測試週期性主題學習的接受度與延伸性。
❸ 打造持續且可轉譯的STEAM課程模組:每月主題獨立又可串聯,為未來擴大營運或跨場域推廣預先鋪路。

此外,新的課程模組能夠滿足以下需求:

❶ 模組化主題設計、專題導向的學習方式
❷ 穩定人數、小班制

我們期待透過此課程模組的運作,未來能夠達到幾個目標:

  • 對大眾
    • 打造沒有標準答案,卻能激發好奇與創造實踐的課後學習內容
    • 建立對科技教育、STEAM教育的新認識與期待
  • 對產業鏈
    • 一個能讓家長認識史汀理念,並建立交流與增加黏著度的平台
    • 一個結合科技教育、生活觀察、跨領域主題的教學實踐場域
  • 長遠目標
    • 一個可延伸的模組化課程與教材
    • 累積品牌信任,讓大眾對於科技教育有更深層的認識與興趣

專案執行策略

如何進行|
由主責老師完成課程設計與教學。

執行作法|
根據學生年齡、上課時數,設計適合的主題模組後,交由主責教學老師根據每月單元設計課程活動。

專案成果

2024|
● 參與孩童人數 5 位
● 獲獎 1 項:國際永續教育協會—IASE 教育影響力AWARD|學校創新

2025|
● 參與孩童人數 3 位

如果對這樣的課程形式與內容有興趣,歡迎找我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