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釀造所」是史汀實驗室設計的科技工具教案發想包,提供老師們發想更多跨領域的科技素養課程。

設計理念

跨領域的課程設計,可以分成兩個階段——資料收集及教案規劃。資料收集是透過研究機構或博物館的開放資料,接觸該議題的多元面向,以時間軸鑑往知來,尋找與學生生活間的連結,最後劃定學生接觸議題的網絡範圍。教案規劃則是選擇想要融入的議題,與應用的科技工具,便可組合成科技系列套裝課程。

教案亮點

  1. 使用開放資料,選擇多元觀點,減少教育上的資訊落差。
  2. 在科技工具中進行選擇,暸解每一種工具的優勢和限制。
  3. 先產生技術需求才進行學習,透過教案模組規劃具開放性的探究實作課程。

素養特調茶

科技工具X議題融入

本系列以「素養特調茶」為主題,設計一連串「茶」議題融入科技應用的教案。

如何使用教案發想包?

教案發想包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會提供教師對應的教學資源做參考。

1、選擇茶葉——主題設定

A、茶業——茶的產業

台灣茶產業發展至今超過 150 年歷史,期間經歷外銷最輝煌的茶金歲月,也遭遇南洋茶區崛起削價競爭的萎靡時代。隨消費環境變遷,茶產業持續在深厚底蘊中創新,從品種改良到行銷整合,更友善環境的茶農、口味創新的茶商與承載文化的茶行,將共同開創茶產業的新頁。

B、茶技——製茶與泡茶技術

台灣茶享譽國際。無論茶樹品種為何,透過製茶工序的細部調整,便能產生風味各異的特色茶品;泡茶方式不斷改良,水質與水溫掌控,使茶湯呈現細緻的色澤香氣變化。製茶師與焙茶師作為茶的專業技術者,是今日台灣茶展現多元風貌的魔術師。

C、茶藝——文化與藝術

有別於嚴謹的日本茶道,台灣的茶藝文化更貼近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飲茶之於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今日飲茶風格雖已千變萬化,泡茶講究的身心安定,茶器器型與紋飾的製作挑選,優雅而從容的空間哲學,仍持續交織出茶文化的美學與藝術。

【博物館資源】茶文化展覽統整

史汀實驗室為設計「素養特調茶」教案發想包,統整了關於茶文化的展覽資源。

2、加入熱水——技術選擇

本次素養特調茶,挑選了五種不同的科技工具應用,分別有 AI 人工智慧、Spark AR 濾鏡、CoSpaces VR 元宇宙、TinkerCAD 3D 建模及 Scratch互動設計。

Spark AR 點茶互動濾鏡

以 Facebook 所開發的 Spark AR ,學生能夠製作互動AR濾鏡,體驗當時宋朝時期的點茶樂趣。

AI人工智慧茶葉判讀機

以Google所研發的 Teachable Machine 機器學習平台,學生能夠以茶葉形狀作為辨識依據,製作AI茶葉判讀機。

TinkerCAD 3D特色茶器

以「TinkerCAD」3D建模軟體,學生可以重新拆解與組裝幾何物件,將茶器特色製作出來。

CoSpaces 虛擬製茶廠

以「CoSpaces」製作3D虛擬空間,學生能夠概覽傳統製茶到現代手搖飲品茶空間的變化,能發現手中的茶經歷了多少程序而誕生。

Scratch 特調茶遊戲

以Scratch製作特調茶遊戲,學生能夠理解茶葉發酵對於茶葉的影響,最後加入不同配料,調製出一杯屬於自己的茶。

3、靜候萃取——分享形式

A、學習歷程

將學習歷程的整理作為學習的一環。引導學生梳理學習內容、技術與成果,與預期的學習目標搭配,特別注重在反思、內化,因此過程中與自身的連結,在學習中的選擇、挫折、嘗試和挑戰,都將成為學習後的成長。

B、策劃展覽

佈置展覽作為學習後的成果展示。策展需要設定核心觀點,學生透過學習內容擬定展覽的脈絡和材料,規劃與觀眾的互動方式,設計合理適當的體驗,將知識的傳遞和發現,透過策展影響及傳達給更多人。

C、作品展示秀

當作品本身具複雜度和開放性,一場快速的展示秀是最適合不過的分享方式。放大其精心製作和設計的部分,減少所有人重複或相似之處,嘗試呼應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最初的命題,使多元觀點得以在活動中產生交流。

4、品一壺茶——評量向度

創意度

新奇、未曾見過相似的想法,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將不同的元素進行組裝,創造不受拘束卻又回應日常生活經驗的作品。

技術力

使用指定的科技工具,應用技術表達張力和影響力,將議題與技術進行整合,同時考慮擴充性和作品本身的穩定度。

完整性

紀錄從規劃設計衍伸到具體實現的過程,以材料選擇、議題融入、實作與修正、成果評估進行說明,呈現於影片、文字、網站等載體上。

適切性

運用政府開放資料或與博物館開放資料混搭,將跨域議題導入大眾生活,提升議題的深度和廣度,並透過作品作為展現的主體。


史汀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