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兒童版] 數位化的時代,讓一份有知識性和設計感的紙本刊物陪孩子成長

自 2017 年 5 月起,知名媒體《紐約時報》在每週日的報紙上創了一個兒童版,而且只有純粹只有紙本刊物。內容的類別涵蓋了體育、新聞、飲食和藝術,同時包含意見專欄和針對某個議題的指南建議文章,這份特殊版試著沿用一般報紙的形式,但整體設計和內容規劃則是以 8-13 的兒童為目標編輯。這個特殊版的起源來自於紐約時報雜誌的一的實驗性專案,企圖推出新的印刷形式和專區,因此剛開始的時候曾與紐約皇后區的學童一起合作,邀請青少年擔任編輯顧問對提出內容方向的建議,甚至也邀請學齡兒童針對他們關係的議題來撰寫專欄。

初版推出的時候就獲得廣大家長的迴響和支持,一位家長甚至在 change.org (註一)上發起了請願書,希望紐時可以每週推出一次兒童版。自此開始,紐約時報實驗室(New York Times Mag Labs)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期推出而統版,並針對孩子規劃各種議題的內容,每一期甚至都有獨特的設計和外觀風格,2020 年因應全球疫情的議題,推出關於「恐懼」、「幽默」、「身體」等主題,並且透過色彩豐富的訊息設計和插圖,增加閱讀上的樂趣,而內文撰寫方式引人入勝且不過於艱澀難懂。

如「幽默」這一期的主題,目的在於向漫畫圖書致敬,內容包含逗趣詼諧的插圖、討論惡作劇和爸爸常講的笑話、幽默的科學,甚至有整篇的內容在探討放屁這件事;萬聖節的時候,則同步推出恐懼議題,封面設計上則採用像是復古恐怖片的海報;身體這一期則邀請到藝術家兼插畫家蒂姆·麥克唐納 (Tim McDonagh) ,以解剖插圖的畫風將生物學栩栩如生的躍於紙上和孩子的生活中。近期推出了以「錢」作為主題的報紙,討論錢與生活的關聯、如何創立自己的商業模式、美國政府如何分配幾兆美元預算,並在報紙中加入可剪下的玩具紙幣,讓孩子可以模擬如何運用金錢。對編輯團隊來說,他們希望內容要能反映兒童關心的問題,才能增加閱讀動機,另外透過設計,增加閱讀的驚喜感和吸引力。

紐時雜誌實驗中心的藝術總監Debra Bishop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們認為每一種包裝、設計和內容呈現方式,都不貶低年輕讀者,他們希望讓孩子覺得閱讀這份刊物是個很潮也很聰明的事。現在也除了紙本刊物持續發行之外,也有自己的 IG (@nytkids) 帳號,在社群平台上與買不到報紙的觀眾們分享好內容。

台灣近期也出現了《安妮新聞》(The ANNE Times),是教育部美感閱讀計畫的一環,並與週刊編輯 (the affairs)合作,希望讓閱讀成為有趣的事情,讓孩子在知識吸收之外,還能有擁美好的視覺享受,為孩子帶來能真心投入的一場學習歷程。

提升美的感受力,自校園開始讓美感自然而然地發生-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註一: Change.org 是一個公開的平台,並歡迎世界各地的每一個提出自己的倡議,並可以發出請願和找尋支持者。
Source:https://www.creativereview.co.uk/the-new-york-times-the-new-york-times-for-kids/
作者:Daria Lin
執行/核稿編輯:Maggie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