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汀線上課程] 當孩子有關掉麥克風和下線離開教室的選擇權

「有教無類」像是再基礎不過的一個教育概念。老師或家長,都要有能夠接納孩子的差異化或獨特性,所以在教室裡或生活中⋯⋯
Photo Credit: Giovanni Gagliardi from Unsplash

「有教無類」像是再基礎不過的一個教育概念。老師或家長,都要有能夠接納孩子的差異化或獨特性,所以在教室裡或生活中,我們都該試著因應差異,而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或指導。

但如果,學生已經可以直接按下一個按鍵,就離開你的「教室」的時候呢?當他們擁有極大的自主權時,教育方式又會面對什麼樣的挑戰?老師又該如何適應?

史汀線上營隊中的 Cospaces VR – 虛擬實境程式設計課程,愷文老師遇到了一個極有個性的學生,課前說明會的時候就霸氣直接說他可以離開了嗎?老師還沒說完話,他就直接回答他已經沒有問題了,並把會議關掉下線離開。開始上課之後,種種執行層面可能有的突發狀況,也不斷挑戰老師的應變能力,比如有學生會把老師的麥克風關起來、又或是談到較深的程式碼課題的時候,孩子們一片靜默、又或是有孩子突然眼睛不適讓遠端的老師好擔心、也有孩子遇到網路不佳或家中設備的問題,對於以科技教育為主軸的史汀實驗室來說,硬體設備問題出現時,也特別令人緊張課程的運作;又或是這堂課程最後孩子們建置出自己的 Dream House 的時候,紛紛拿起 VR 眼鏡看著自己的作品,以往在教室中,多半會有一陣吵雜,大多是孩子們正興奮地交談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但在線上教學的時候,反而是一陣靜默,大家都專注的看著自己的 VR 眼鏡。

Photo by stem.T4L on Unsplash

你們認為,在回到實體教室之後,一切還會是一樣的嗎?只是坐回教室和坐在家中這樣的差異嗎?

這經歷了這段全線上的過程,儘管才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對於這個世代的小孩們,某種程度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在這個巨大的環境變化之下,新的一個世代可能以一個我們極難理解和想像的方式在生活。當孩子們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上長大時,我們又該如何透過自身的專業去陪伴他們?

如同 The World Bank 近期的一篇報導(註一)指出,Covid-19 對教育產業的影響,我們從中要去思考的機會點之一將是不是只是從這一波疫情中恢復,而是要善加利用這個經驗為未來可能面對的危機做好準備,為了支持這樣的一個目標,各國需要開始建立提供混合教育模式的能力,無論是實體學習或遠距教學,學校都要能夠輕鬆的切換,才能保護學生受教育的權利,也應該要創造更有差異性和可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讓混合式學習模式可以更加靈活。

聯合國 2020 年 8 月份提出 Policy Brief: Education during COVID-19 and beyond 的報告書中(註二),其中提出的一個倡議,則是我們必須要重新想像教育的模式,並加速教學和學習的變革,同樣強調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尋找解決學習危機的新方法,並提出一套也許在以前會認為是不可能實施的解決方案,但現在則要勇敢去嘗試。

我們不見得會馬上找出答案,或者是有所謂「最好」的方式,但我們會不斷嘗試。讓這個世代的孩子可以知道,我們都在一起面對這個共同的挑戰,我們在找尋機會,我們也在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這會是一條很長的路,但為了做些「更好」的什麼,這也會幫助我們繼續走下去。


感謝愷文老師的課堂筆記。

註一: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ducation – Recommend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Ukraine

註二:[Policy Brief: Education during COVID-19 and beyond](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spd/wp-content/uploads/sites/22/2020/08/sg_policy_brief_covid-19_and_education_august_2020.pdf](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spd/wp-content/uploads/sites/22/2020/08/sg_policy_brief_covid-19_and_education_august_2020.pdf)

作者:Daria Lin
執行/核稿編輯:Maggie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