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汀實驗室
STEAMLab Taiwan

 

[課程紀錄] 台北自組班|議題導向 X 開發板大集合 X Arduino

【議題導向X開發板大集合XArduino】是一堂將 Arduino 這款開發板為終極目標,搭配前期課程的 SDGs 議題、其他相對簡單的開發板作為基礎來奠基,探索如何在學習程式語言、科技工具的同時,認識貼近生活的各式議題。

當我們提到議題,刻板印象大多是遙遠、無法接近,或是無法作為,但其實只要 #對於這些概念多一份了解,就是 #某種意義上的參與議題,希望藉此埋下潛在的「美好」因子,等待未來發芽或有需求時想起!

▝▗▘▙ 課程紀錄摘要 ▝▗▘▙

#階段性 SDG:目標 9,「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讓「永續」、「工業化創新」,這些乍看之下距離我們遙遠的詞能被理解與轉譯。

#第一節課 【認識 Strawbees 與互動性想像】

第一個學習的主題:「Strawbees 的認識與基本操作練習」。

Strawbees 是一款結構類型的教具,透過特製化的吸管與卡榫,讓使用者能輕易組裝出複雜結構的模型,對於孩子們的空間、物理概念的刺激與培養非常有益,也與後續要一起討論的「工業化創新」有極其重要的關聯性。

原定規劃會帶著孩子們從幾何開始組裝,一路練習到立體圖形,以及生活當中的物品。不過透過與孩子們的互動,認為可以由他們主導並開啟這階段的學習模式,因此便請他們先「隨意」操作,再藉由建議他們「還可以做什麼?」,達到原本的教學流程。針對認識 Strawbees 的流程,孩子們的創造力與適應力遠遠超乎了我的想像,各自展現其特質與發展潛能!


#第二節課 【工業化創新】

我們以「畫一幅畫」作為開端,而圖畫的流程分別為下:

1. 在紙的左邊畫一棟房子A

2. 在紙的右邊畫一棟房子B

3. 兩棟房子中間畫一座山

4. 發揮創意—「我今天想造一條路,讓大家都可以搭車從A到B,可以怎麼做?」以不違反真實世界的物理現象為前提進行思考

孩子們在接收到任務後,迫不及待的發表自己對於題目的想像,每個人都提出不同的想法,也反映出大家對於情境問題提出時的切入角度,可能是解決效率、可能是創意發想、可能是直覺等等,沒有正確答案,不過跟後續要討論的議題有關。

我們接著進入 Strawbees 的複習環節,而孩子們對於 Strawbees 的學習取向比較偏好直接實作,因此很快帶過後便提出本次的需求:「塔台搭配軌道,且需有一顆乒乓球在上方正常滾動」。

孩子們收到任務後,原本各做各的,但到了一個時間點時,突然有人提議:「欸我們來分工吧這樣比較快」,接著大家開始說:「我做最高的塔台」、「我做軌道」.…..等等。就這樣,在最後測試的過程中成功完成了一道可以讓乒乓球順利滑行的長型軌道裝置,大家在看到成功的瞬間,也都感到非常興奮,也完成了第二節課最主要的任務目標!

#第三節課 【結合作品與議題的理解】

這堂課主要目標是回扣第一節所學到的概念,讓整體的階段課程首尾呼應,並能在最後進行收斂,亦期待學生能有效將學習內容加以吸收。

開頭我們先一起回憶上次做的圖畫創作,大家都對此還有印象!接著我們進入到對 Micro:bit 的基本操作,在這部分我們練習了 Micro:bit 特有的「溫度感測」、「光線感測」,以及「透過變數」進行電子骰子的程式練習!

而後,進入到結合 Strawbees 的程式功能設計,透過伺服馬達的控制,可以讓原本只有結構的 Strawbees 被賦予動能呈現,而大家都有發揮創意與想像,做出一些有趣的小作品!

最後,我們再一起討論與思考上一節課做的軌道,其實就是現實生活的縮影;為何大家在繪圖時都能有不一樣的作法,其實就是「可能性」的展現。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永續、環境上需要著重的細節被發覺,與生態共存的概念也隨之而生,「從山邊環繞」或「直接開採隧道」的作法差異,即是孩子們可以多思考一點的關鍵。

此外我們更透過一部來自荷蘭當地的都市改建影片,說明目前生活中實際作法的展現,搭配可供給太陽能電力的道路設計圖,以及台灣不同時代高速公路之間的差異及其關注的重點,藉此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大家對於公路的變化有了初步的認識。有趣的是,原以為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中,會因為接在 Strawbees 的活動之後又是課程的結尾,可能會相對浮躁,但卻是以「好奇且想了解」的互動方式做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