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的最後一天,一群來自新竹康橋國際學校的學生,在爸媽的鼓勵和揪團之下,走進竹北研發基地進行「美好生活 X STEAM創新力」課程— Arduino 特殊需求道路規劃。
簡報開頭,我們從台灣、台北、大新竹市慢慢聚焦到 COSTCO 旁的慈雲路,希望永續的概念持續在生活中發酵,用十年釀造一個有意識的消費者。
暖身活動中,用不同顏色的骨牌模擬道路上的元素,包括人、環境和交通工具,擺放在紙板上呈現新竹交通的現狀或未來。有人說「這張紙板也太小了,根本擺不下嘛」、「我選了 A 就擺不下 B,我要犧牲什麼?」,大家的作品中可以看見豐富的情境選擇,因此進一步帶入今天的重要觀念:「有跡可循」的道路設計,其實就是一種 #社會福祉。因為道路上有不同的使用者,如何通盤的考慮進而設計是當代重要的社會議題,也同時是新竹人的日常難題:塞車、撞車、卡在橋上、過不了馬路……這些事情都是小孩琅琅上口的玩笑話。
好的設計是在各種限制中,透過眾人力量而發展出的創新點子,舉凡「機車彎、設施帶、庇護島、公車站牌的位置」都是經歷一代代的演進,逐漸在公眾與特殊需求中取得共識。
下一個階段課程我們將導入科技,因為對下一個世代來說:
AI、科技、辨識等技術,都是看待問題的基本能力,更可以善用科技工具來幫助解決各種問題。
Arduino 不是國小生可以一次就看懂的開發板,我們先從有趣的專題帶入:原來電影特效可以用程式、紙板、光條來做;原來一些買得到的機器,也可以用這些零件拼拼湊湊,做出更合乎需要的裝置。
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就從認識基本的零件開始~ 包含 LED、蜂鳴器和超聲波感測器等等,我們運用 Tinkercad 中的電路模擬環境,一步步拉電路、解釋程式碼;由於每一個零件都是一個小模組,讓整體的難度下降許多,國小生也能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後就到了重頭戲:科技如何「協助」把人行道還給行人呢?
科技帶來便利,並讓許多事情更智慧、更公平,大部分的行人應該不會想要用身體去對抗違規交通的車輛吧?這聽起來就很痛,但有時候車輛也不一定都能在便利的前提+短時間的判斷中做出正確的事,因次才需要導入「科技執法」和「科技提醒」兩種面向。像是最近新增的規範:今年六月三十後,汽車不禮讓行人是會被罰款的~
身為新手設計師,孩子兩人一組選擇一個情境作發揮,包含「為身障者設計、為行人設計、為公車站設計」,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和改善。
在合理的手段下運用科技作為提醒或懲罰,「程式」不僅是一行行的指令,也是開創我們通往更便利、更美好生活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