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邀請史汀講師分享實際教學狀況,讓家長可以更了解史汀的教學風格、上課時的師生互動。史汀關注老師如何教,也注重孩子如何學,致力提供更多元、豐富的學習體驗!
▍Q𝟭:這堂課結合故事、情境任務解決,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讓孩子更投入課程中?
// 找到故事與生活的連結 //
愷文老師說,孩子總是會對故事中的情節問「為什麼」,比如為什麼Cue從垃圾堆出來要戴帽子。他會將故事描述得更貼近生活與真實,讓孩子更能夠與之共鳴。
這些故事細節可以增加一些工作,讓孩子增添多一點想像,在製作時便會更加細緻。宇亨老師舉例,在第一天製作高帽子,並將CUE從垃圾堆解救的任務時,較不擅長程式的孩子,可以參與裝飾杯子、為CUE增加保護色的部分,將情境製作的更將完整,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對於較不擅長程式或是手作的孩子,也能在當中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
▍Q𝟮:學生對於課堂中的哪一部分最感興趣?如何因應不同興趣來調整教學內容呢?
// 利用故事情節搭建鷹架 //
學生最有興趣的是紙板城市與零食小偷這兩個主題,尤其是打倒紙板怪獸與設計陷阱抓住CUE的故事情節感到很有趣。
宇亨老師觀察到,有些孩子對於有興趣的主題,會很用心發想和範例不同形式的製作方式,有些孩子則會模仿範例很快地完成。對於做得很快的孩子,老師會根據情境,提供延伸或進階的挑戰,讓孩子可以一步一步挑戰自己。
// 基礎建立發展多元創意 //
愷文老師觀察到,當孩子對於作品沒有概念與想像時,可能會變得急躁或輕易放棄。因此,他會先提供一些基礎範例,並鼓勵孩子加入自己的創意。
舉例來說,在上零食小偷這個主題時,有些孩子不太清楚「陷阱」的概念,因此愷文老師先提供基礎範例,並鼓勵孩子自由發揮,關鍵點在於能夠抓住CUE。讓孩子能夠掌握學習的重點,也能揮灑自己的創意。
▍Q𝟯:當學生的手作作品或程式設計無法協助CUE達成任務時,如何調整教學方法與內容來協助學生呢?
// 陪伴孩子嘗試發現問題 //
宇亨老師和仁謙老師注重在觀察中找到錯誤,並學習如何修正。舉例來說,宇亨老師會先將機器人CUE的速度調慢一點,讓Cue在地圖上跑一遍,跟孩子一起觀察哪裡出現錯誤。
一發現問題,宇亨老師就會把CUE停下來,跟孩子一起討論修正的方式。讓孩子在觀察中發現問題、錯誤中學習修正,而非直接給予孩子標準答案。
仁謙老師則分享說,他會把自己當成機器人CUE,在地圖上依照孩子寫的程式走一遍,更直觀地讓孩子進行觀察。
// 挑戰中仍能保有成就感 //
對於中年級的孩子而言,這堂課的手作難度具有一定挑戰性。
以Day2的「紙板城市」主題為例,孩子需要運用紙板製作城堡、怪獸與CUE的武器。愷文老師觀察到,有些孩子再將武器固定在CUE身上時,會遇到不會綁繩子、武器一直從CUE身上脫落的問題。
依據現場的狀況,他調整了任務中原先只能使用繩子固定的設定,鼓勵孩子使用其他媒材進行測試,一起找到替代方案。彈性調整學習方式,並且仍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CUE Robot 內建多項感應器,還能透過LED的閃爍變化來模擬喜怒哀樂,提高學習的互動性。透過它搭配各種任務關卡來學習包含 #運算思維、#邏輯判斷、#迴圈等資訊科學的觀念,同時也會搭配許多動手實作,提供出機器人更多元的學習方式。